教师只有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兴趣、氛围,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。有了兴趣,学生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,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;有了兴趣,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,敏锐地观察;有了兴趣,学生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,创造性地运用知识。那么,如何营造兴趣、氛围,增强课堂活力呢?
一、创设情境,激发兴趣
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组织教材,精心地设计导入,诱发学习兴趣,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被燃起,学生思维的闸门就会被开启,学生蕴藏的潜能就会被挖掘,进入最佳学习状态。
二、质疑激发兴趣
古人云:“学起于思,思源于疑。”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,是学习的内驱力,是创新的源头。因此,在教学中,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,因为“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”。要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,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,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。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,增强课堂活力,把“教”的主观愿望,转化为学生渴望“学”的内在需要。
三、较生兴趣
课堂上,如果加强了数与数、形与形、体与体、运算方法与运算方法的比较,那么教学效果则事半功倍。如教学“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”时,课本中的算法是用短除法:
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,得到: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×3×3×5 = 90。
这时,可以引导学生观察,如果把18(或30)短除后所得的商和30(或18)直接相乘,结果如何呢?学生通过简单计算:18×5=90(或30×3=90),正好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。进而引导学生予以验证、对比,得出这种方法不但正确,而且简便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,又突破了书本知识的极限,产生了学习兴趣,增强了课堂活力。
四、操作激发兴趣
动作是思维的基础,是智慧的源泉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:“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,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,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。”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,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,以启发学生的思维,增强课堂活力。有人实验得出:人对知识的吸收,如果仅是听和看的话,只能吸收50%,加上动手的话,则能吸收90%。因此,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动手操作情境,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。
五、结尾增趣
如果说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”,那么,精妙的课堂小结,就能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,增强学习的兴趣。例如,我教学“约数和倍数的意义”这节课结尾时,是这样小结的: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,如果哪位同学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,就可以离开教室。但走的时候,必须先大声地回答“几是几的倍数”或“几是几的约数”,也可以说“几能被几整除”或“几能整除几”。如此结尾,既巩固了新知,检查了效果,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,增强了课堂活力。
教师如果能想方设法营造兴趣、氛围,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习,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机,充满生命,充满活力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鼓励发表独特见解 培养学
- [教育理论] 活用教材 服务教学
- [教育理论] 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
- [教育理论] 优化课堂教学 发展学生思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培养学生“言之有物
- [教育理论] 谈探索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新教材下的课堂教学
- [教育理论] 促进师生互动 加强课堂调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
- [教育理论]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点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